張老師月刊文稿

112年11月號  

 

 1 1f23b
 2 6527b
 3 5e5c8
 4 90ebf

 

 

 

 

 

與阿德勒相遇

2023親師諮詢師暨親子生活教練認證課程 

學員回饋

 

學員 Tammy Dai

課程中各位老師們全然的聆聽與接納每個不一樣的人,並且帶領大家實踐相互鼓勵。

 (帶領實習團體時)我看到學員從不太發言說話,到後來願意在群體揭露自己在生活中做不好的地方,

並且其他學員也相互分享自己成長的過程及鼓勵彼此,是我實習中最印象深刻,且受感動的時刻。

 

學員 看懂孩子的心

        (透過課程學習與實習督導)克服帶團前的恐懼,擔心團員的問題我可能無法解決的心情,

最大的收穫是感覺被支持,從一次又一次的帶團中建立信心。

 

學員 李俞慧

(在課程與實習歷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感受力與動能,意外發現自己有療癒他人的能力。

謝謝分組督導的笑容與溫度帶給組員們前進的動力,也讓我們心安。

 

學員 社工

更多的自我覺察,更貼近走在阿德勒信念路上,慢慢覺得有能力,能連結,有價值與勇氣。

在活動後,透過督導及成員提出不同的看法,讓自己有不同的看見及修正調整的可能

 

學員 如何懂孩子的心

克服了團體前的恐懼, 知道自己才剛接觸,知識不足而使自己害怕,

得到督導的鼓勵, 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課程中前進。

 

學員 蕭伃伶

不只幫忙自己成長也讓其他人也一起成長!!

一起變成那股風,讓大家一起飛翔。

 

學員 Mike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在帶領團體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真心喜歡的領域,

而且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學員 鄧宜銨

更深的覺察自己,加入自我療癒的深度。越來越有自信與勇氣走向人群,

服務曾經跟我們一樣有著經歷相同問題、正經歷迷惘的人們。

 

 

 

◆本文感謝各位學員同意刊登分享◆

阿德勒心理學辭典 

【創造力】

 

編輯整理:鮑順聰

 

「創造力」是個體賦予環境與經驗主觀之解釋與個人之意義的主觀能動力。

首先,個體的創造力體現在他們對環境的主觀解釋,以及對經驗賦予個人之意義,進而影響其行為表現與生命風格。其次,個體的創造力體現在他們能夠主動塑造自己的目標和自主決定其生活方向,並通過對環境的獨特反應來克服困難與障礙。最後,個體的創造力能為個人之動機賦予方向與力量。

簡言之,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創造力是指個體的主觀力量和能動性,以及他們對環境的主觀解釋和個人意義的賦予,並展現為個體的自主性和主觀性,在性格發展與行為塑造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創造力不僅是一種個人能力,更是一種心理健康的表現。透過創造力,個體可以將認知、情緒或行為聚焦於社會積極的方向,導向有用的成就;也可以邁向心目中的理想目標,得到創意的補償,並且發揮潛能、朝向整體性發展。創造力也可以幫助個體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獨特性,並且在實踐中展現出自我一致的生命風格和目標。

家長和教師在兒童早期培育創造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培育兒童創造力並避免消磨其創造力的方法:

 

  1. 提供豐富的體驗和探索機會:家長和教師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體驗,包括藝術、音樂、自然和遊戲等,讓兒童有機會發現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想像力。
  2. 鼓勵問題解決和批判性思考:家長和教師可以鼓勵兒童提出問題,並且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有助於培養其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考,並且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3. 提供支持和鼓勵:家長和教師應該給予兒童支持和鼓勵,讓他們有信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這有助於建立兒童的自信心,並且激勵他們不斷地探索和嘗試。
  4. 避免過度干預和控制:家長和教師應該避免過度干預和控制兒童的活動和想法。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自主地探索和表達自己的創意。
  5. 提供正面積極的範例與環境:家長和教師可以提供正面有益的社會範例,創造積極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兒童受到啟發和激勵。

  

參考文獻:

Slavik, S., & Carlson, J. (Eds.). (2006).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Taylor & Francis.

Stein, H. T. (2013). Classical Adlerian Depth Psychotherapy. Theory & Practice: A Socratic approach to democratic living, 1-297.

 

阿德勒生平小故事

從家庭星座認識阿德勒

 

編譯:黃宜靜

 

阿德勒(Alfred Adler)於1870年出生在維也納的富裕穀物商人家庭中。他小時候身材矮小,患有佝僂症,此病症狀及治療過程限制了阿德勒童年的行動,五歲時罹患嚴重肺炎,連醫生都不確定是否能康復;求學時,阿德勒曾對學校失去興趣,數學不及格,甚至老師建議要輟學,而阿德勒則決定讓老師看看他的能力,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班上數學第一名,之後再也沒有遇到任何學習上的困難。在青春期階段,阿德勒是一名好學生,對音樂、歌唱充滿熱情,也是一名出色的演員,高中畢業後,他就讀維也納的醫學院,成為眼科專科醫師,而後轉往精神醫學領域。

阿德勒在七個手足中排行老二,他受到父親的疼愛,但母親特別寵愛哥哥,與阿德勒的親子關係並不佳。哥哥Sigmund大阿德勒一歲半,相當聰明且有才華,兒時的阿德勒一直追趕著哥哥,長大後哥哥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阿德勒很喜歡小他一歲的妹妹,接下來排序第四的是小三歲的弟弟,有一天阿德勒睡醒時,發現睡在旁邊的一歲弟弟已經過世,這對阿德勒而言是童年的重大事件;排行第五的是小四歲多的妹妹、老六是比阿德勒小七歲的弟弟,他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並從事新聞業,但與阿德勒的關係不好,老么年紀與阿德勒相差十四歲,他出生時正處於家庭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所以教育被犧牲,後來在哥哥的幫助下生活。

阿德勒在求學期間也參與社會主義團體,並遇見了出生於莫斯科的妻子Raissa,他們在1897年結婚。Raissa是一名熱心的社會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與阿德勒的性格差異很大,阿德勒曾經提過性別平等說比做容易得多,可見在婚姻關係中,兩人也歷經了磨合過程。

阿德勒與Raissa育有四名子女。第一個孩子Valentine出生於1898年、第二個女兒Alexandra於1901年出生、第三個孩子是出生於1905年的兒子Kurt,1909年出生的老么是女兒Cornelia。大女兒Valentine與其母親性格相似,參與許多社會運動,後來在俄羅斯被捕入獄(另一說法是失蹤),Alexandra和Kurt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國際個體心理學協會的主席,老么則是一名音樂家。

從阿德勒自己的家庭星座與童年經驗,對照他所提出的理論,你有任何新的想法或看見嗎?

阿德勒曾說過,重點不在於擁有什麼能力,而是如何使用這些能力。我們可以從阿德勒提出的個體心理學中,看見他的生命經驗與軌跡,包括早期回憶、出生序與手足競爭等;小時候面對死亡威脅與弟弟驟逝等經驗,促使阿德勒決定要從醫,而在輔導氣餒的兒童時,他也會運用自己研讀數學的經驗鼓勵孩子克服學習挫敗的挑戰,這些都緊扣著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理論。

 

 

張老師月刊文稿

九月號  

點擊此處閱讀PDF檔案

與阿德勒相遇

當生命任務行到水窮處,遇見阿德勒坐看雲起時

文 陳雅玲

一、 生命任務的迷惘與框架

我是誰?我是應該承擔一切的溫暖女兒,我是應該懂事聽話的孫女,我是應該功課很好的學生,我是應該活潑開朗搞笑的同學,我是應該隨和正向樂觀的朋友,我是應該積極溫和圓融的同事,我是應該貼心孝順的媳婦,我是應該溫柔體貼、不能抱怨的老婆,我是應該教出完美小孩的媽媽,我是應該...。這些「應該」成了我生命風格的框架,緊緊的框住我,我在框架裡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小心翼翼的呵護每一個角色。在應該的框架裡用力地呼吸,也在框架裡受傷、迷路,隱藏所有的不完美、脆弱與害怕。

阿德勒說:「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 今後的人生。」我不斷的尋求課程學習,聽講座與閱讀,不許自己懈怠,對待 自己從不客氣,鞭策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這過程嚐到成長的滋味,也硬吞下 挫敗的苦酒,這麼地努力,學了很多,找到離開框架的鑰匙,不再被框架框住 ,但為何遇到事情還是感到受傷?那年在工作上真心換絕情,對朋友與家人的 百般討好,喚不來想要的愛,婚姻已觸礁卻奮力假裝一切都好,所有關係似已 走到盡頭,那無力挽回的感覺直叫人徬徨、無依,明明已經很努力,仍然感到 孤單無助,如此沉重的負荷,不禁想問:「如果現在是黑夜,那黎明何時才會 來?」長久以來,我不斷地給予、付出,想盡辦法讓每一個人開心滿意,自己 快樂與否早已不是那麼重要,這著實扭曲愛的真意,也忽略自己。

當每個人稱讚我是溫暖熱情的、正向積極愛學習的,任何疑難雜症都來詢 問我,我總是竭盡所能的付出、陪伴,也享受著被需要的光環,就這麼順理成 章地成為大家口中很棒的人,但當一個人靜下心時,內心卻是那麼的虛無不踏 實,任憑「我其實沒那麼優秀」的聲音淹沒思緒,感覺自己快被掏空。「這真的 是你想要的嗎?」腦海中浮現這句話,我要的到底是什麼?我該如何讓自己更 好,才能給予更多?百轉千迴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要的,是真的嗎?」這樣 的質疑讓思緒像洋蔥般一層一層的剝開,必須承認是自我欺騙,看似已茁壯, 外表自信與陽光,內心卻是荒蕪的盲也茫啊!面對人生所有困境與打擊的我, 從不輕易妥協、認輸,卻在所有關係上感到不安、害怕,將生命任務一步步走 入無盡的胡同。而當我走進內心這一片荒蕪,這才明白內心的空乏比痛還要可 怕! 

二、 遇見阿德勒

阿德勒說:「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感受到『貢獻感』,才 能夠擁有勇氣。」直到那一刻遇見阿德勒,深切感覺到活著的喜悅與幸福,才 能與阿德勒坐看雲起時。2019 年遇見阿德勒,我的人生就此改寫。十次的相 遇,次次扒光我所有,讓我無所遁形。這一趟認識自己的旅程,一路荊棘,所 有的關係像是牽牛花一樣盤繞,我需與荊棘好好絮聒一番,好讓牽牛花攀藤。 自己的一廂情願,一味地想要討好、求愛、換來在關係上一席之地,是自己害 怕如果無法滿足對方期待就不被喜歡,是擔心別人發現自己的自卑、發現原來 我有一個渴望,習慣選擇用逃避、對抗、虛偽應付、自我折磨等,來面對所有 關係帶來的煩惱、憂愁及種種問題。

在楊瑞珠老師帶領的讀書會下,明白真正的勇氣來自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我緩緩地卸下盔甲與面具,撫摸到那份真實的輕鬆自在。承擔這麼多「別人 的事」,其實都只是自己的想要與不安,第一次接觸到「課題分離」,它讓我脫 離那背負 20 多年的「應該」,就此愛上阿德勒,所有關係上的濃霧也因課題分 離漸漸散去;看見自己的「目的」才驚覺所有認為的應該都是有目的的。認清 後,我接納這樣有目的的、醜陋的自己,一一檢視自己的目的,我才是問題的 根源、我才是煩惱的源頭啊!然,今天,不再自責也不批判自己,完全的接納 這樣不夠好的自己,可以在所有人面前毫不掩飾地安心做自己,不再極力做一 個完美的人,而是接受所有樣態的自己,所有的好與不好都是「我」。

朋友、家人、同事有著各自的課題,現在聽他們說著,心裡多了點心疼與 同理,但不再涉入,發現想法與內在狀態已在不知不覺中有些轉變。我心疼每 一位朋友受創的歷程,也同理每一個同事、家人的焦慮、擔心,我看到他們的 渴望,思索著該如何讓他們感受到愛的連結,讓他們相信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 成為你自己。回顧自己40 多年的生命歷程,感覺這一趟路走好久、好漫長,從 對自己生命的迷惘,在框架裡證明自己存在價值,跌跌撞撞地找到可以向前走 的鑰匙,走出框架以為前方會是柳暗花明,殊不知已行到水窮處,在疑無路之 時,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得以與阿德勒坐看雲起時,我喜歡這樣輕鬆自在的 自己。生命任務的困境,遇見阿德勒後撥雲見日,在所有關係上的那份自在、 寧靜,是無法言喻的美好,不再是討好而是全然地相信。

反思自己,從一開始抗拒、否認,也想要怪罪,同時又不客氣的責備自己 。當誠實的面對自己時,把在黑暗中隱藏的部分坦露在陽光下,看見擔心害怕 背後的渴望愛與安全感,帶著勇氣看看自己的生命風格,不急於拋開,而是「 看見」,帶著看見的勇氣朝著自我價值和意義、與他人連結和共好的目標,不再 是尋求以他人認同為目的。「Will to power」will 是動詞想要,power 是目標 ,Will to power 權能意志,就是自己想要往什麼目標前進,2019 年阿德勒讀 書會楊瑞珠老師是這麼解釋著,頓時豁然開朗,這 Power 是不可思議的創造性 靈性力量,帶給我勇氣朝著有利生命課題、創造共好的目標前進。面對所有生 命任務我展現出的生命風格是想要往被信任、被接納的目標前進,看見需求及 渴望愛,激起內在魔法—「社會情懷」,用社會情懷與愛連結,和所有關係建立 信任與平等,相信在關係中我是被接納與信任的,我願意傾聽但不需要承接他 人的課題,相信每個人都有其能力與價值。

此刻,我有勇氣面對不夠好的自己,有能力承接不同聲音,也在所有關係 中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我發現真正的需要是「安全」,找到安全的歸 屬感就能與愛、關係持續連結。接納與允許是生命蛻變後成為真實的自己,也 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更希望能陪伴他人長出力量。

三、 與阿德勒共創的故事

2023 年 1 月邀請一位正處於人生低潮的朋友為她做勇氣催化,幾次晤談她 總是淚流滿面地訴說著,結束後她說:「有時會懷疑我真的有這麼棒嗎?但是我 說的每一個事件的確是靠自己勇敢地完成挑戰的,謝謝你帶我看見原來我一直 是這麼有勇氣的」。同年 4 月一場阿德勒工作坊,第一天安排早期回憶的活動, 參與的夥伴說出「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好」,我心疼地回應「是的,你如 你的名字像玉一樣的珍貴」。4 週的工作坊每每有人因「看見自己」而流下珍貴 的眼淚,有人激昂地說「我找回了遺忘好久的勇氣」、有人緩緩地回饋「耐心溫 暖的引導讓我很感動,才發現內心的不安是來自渴望爸爸的肯定」,每一次互動 都讓我感動,與其說我去帶領工作坊,不如說是夥伴讓我看見最美的生命力。

因為與阿德勒的相遇讓我人生有了不同的風景,如果可以,我想分享這片 風景,於是走向推廣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之路,雖然我尚無法全然理解阿德勒的 理論,從 2022 年開始,我透過自身生命歷程帶領讀書會與參與公益講座,會後 總有夥伴回饋一句「我終於明白...」、「原來...」,我想這樣的自我覺察是彌足珍貴的。如果可以,好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看見自己的勇氣,如果可以,好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被理解,只為一句如果可以持續前進。

在與阿德勒學習過程,我將鼓勵金句「雖然...,但是仍然願意...。」落實 於生活,也運用在每一個場域、對象。記得那天一位學生走到我身邊說「大人 都聽不懂我們想說的,我們都不想說,只有你懂我們」,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 見啊!有學生說「我以前不敢在大家面前說話,老師謝謝你讓我有了自信」。不 華麗的教室因為看見每個孩子的願意努力、看見他們的無比勇氣與良善,如星 辰般耀眼的讓教室閃閃發亮。我也將鼓勵金句帶入監獄,用鼓勵金句鼓勵習得 無助的受刑人,催化其勇氣能面對困難與挑戰,加上一句「你是怎麼做到的」 肯定他的能力與價值,其回應「從來沒有人看見我的努力」、「被接納的感覺讓 我覺得很溫暖」。記得有位受刑人一開始說其父母雙亡,後坦誠自己已離家 25 年一直沒有勇氣與父母聯絡,總覺得要拚出一番事業才能風光回去,父母就能 接納他,誰知一拚卻拚進監獄裡了,這次決心鼓起勇氣與父母聯絡,真心懺悔 求得原諒,承認自己想家,也需要回到真正的家。

阿德勒強調平等與合作,不論是在任何關係上、教室或是監獄都建立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看見每一個人的價值的是平等的,進而邀請合作一同前往共好的目標,感受奇蹟般地發生。

 

交通資訊

加入FB粉絲團

 

加入Line群組

LINE QR d6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