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芬露水的「遇見孩子,淋潤幸福」之阿德勒媽媽隨筆
想起10年前在養育的黑森林中前進時,常常感到失落和無助,還好後來遇見阿德勒這盞明燈,在自省和學習中,循著這盞明燈的光,我開始漸漸走出黑森林中,體會到「遇見孩子,淋潤幸福」的美妙感受。
之1 對女兒唱歌
大班時的女兒在學寫字和注音時,雖然寫的字看來像蝴蝶在飛,可是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已經會自己寫注音、拼注音了,我也很佩服她,她學注音的速度比我想像的還要快。我並不覺得她特別聰明,但我看到她對學習很有興趣,很喜歡學習。
當時看了一本書─賞識你的孩子,看到書中提到的理念,讓我覺得好像遇到知音。原來,我只是單純的欣賞女兒,卻有這些的附加的正向效果,我想女兒現在的學習能夠專注、喜歡學習,可能就是因為她的潛能常常是在愉快中提升,沒有因為害怕而被壓抑。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寫道:
在每個子身上都蘊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周弘校長說:
我教育女兒的奧秘是女兒心靈舒展,學習就會歡樂而輕鬆, 生命在好感覺中提升,才會越走越順。
也許是因為女兒早產,我特別心疼女兒,從在產房抱到她的那一刻開始,我看到女兒就很珍惜、很開心、就會笑,然後邊笑邊唱歌給女兒聽,告訴那還聽不懂媽媽在說什麼話的小娃兒,說著:「我好愛你,好喜歡你,看到你就想笑,就好開心。」唱著:「我一看到你就笑,為什麼你會那麼可愛,讓我看到你,我就很開心。」日復一復,每天一下班,不管再怎麼累,一看到女兒,我就好開心,就開始對女兒唱歌。我笑時,她也對我咯咯的笑;我唱歌時,她那沒有牙齒的嘴巴笑得更開心了。怎麼笑,怎麼唱都不膩。
就這樣,我每天看著她笑,對著她唱歌,我想,如果有路人甲看到這幕情景,一定會以為這個媽媽不太正常。
女兒大概就是這樣,每天都好放鬆、好開心,所以蘊積的正面能量較多,學習能力也較強。
然而,我發現當女兒長愈大,她被我罵的機會也愈多,而且每一次只要我罵得聲音比較強烈,她半夜一定會哭;反之亦然,只要她半夜啼哭,回溯到白天,一定是因為曾經被我罵過,沒有一次例外,屢試不爽。
小孩子自有自己宣洩負向情緒的管道,女兒半夜的哭啼聲提醒我不能再這樣對她了。我也開始反省:我怎麼對待她和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是對她笑得很大聲,但現在卻罵她罵得很大聲。
其實很久以前就看過這本書的封面,但因為封面介紹這本書的主角是一位聾啞學童,當時直覺這是一本悲情的書,因此不忍再往下翻;女兒大班時再次翻閱細讀,沒想到書中的內容,竟是那麼的親切、充滿希望。而這些賞識的想法,本來對我來說,就像空氣、水一樣取之即來,但隨著女兒的成長,在面臨育兒的挑戰時,我反而慢慢地與賞識漸行漸遠。還好,這本書提醒我,賞識要時時放在心上。
但賞識孩子說起來容易,要持續做到,還真不簡單。雖然賞識就像種子一樣,深耕在我的心上,但當遇見孩子的行為、想法和自己的期待與觀點不同時,仍有許多掙扎和不知所措,仍有許多需要克服的育兒挑戰和我執;還好,接著我又遇到阿德勒心理學,在阿德勒心理學的學習和實踐中,我認識和裝備了更多的養份和肥料:尊重和相信,鼓勵而不讚美,後果而不處罰,對話而不責備,堅定而不固執,改變自己而不要想改變他人;把期待放心中,想要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努力成為那樣的自己。
阿德勒的這些認知地圖,讓我心中賞識的這顆種子愈發茁壯。周弘校長說:生命在好感覺中提升,才會越走越順。有了「阿德勒」和「賞識」,我可以持續不斷的對女兒唱歌,女兒的生命也在好感覺中長大,現在已經是一個自信、自律、快樂又認真過生活的大一新鮮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