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 admin

活動消息

0403地震災後壓力緩衝和創傷自我療癒支持團體

發佈: 2024-04-15 20:41 0403地震災後壓力緩衝和創傷自我療癒支持團體 「確實,唯有在黑暗中可尋得光明,因此悲傷時也是我們最接近光明的時候。」(Ecahart) 一、背景信念 花蓮大地震和數百個餘震再度給在台灣的我們帶來無比的驚嚇,生命、家園和交通的破壞和損失難以彌補,政府也補助專業人員提供團體心理治療和一對一心理諮商。災後心理重建路途很漫長,需求常因人而異。當代失落、悲傷和創傷療癒觀點交集在我們面對威脅時的身體能量的運用和隱藏,身體紀錄了我們從過去累積而來的傷害和痛苦。創傷復原療癒也因而著重藉由建立安全的氛圍,接納和支持受創者找出自我身體的覺察以及逐步消除和身體的疏離,相信並找回我們的身心系統本然的療癒智慧和能力。阿德勒心理相信人身心不可分割,人也是社會的存在,團體能為成員帶來社群感的療癒力。因此,邀請受此事件影響身心的朋友,或願意體驗身心自我照護的專業助人者報名參加此支持團體。 二、活動名稱:0403地震災後壓力緩衝和創傷自我療癒支持團體三、時間:113年4月20日(週六),早上10:00-12:00。四、實施方式:Zoom (連結在報名後之行前通知中提供)。五、主辦單位: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六、協辦單位: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喜願鳥數位文化。七、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KB2ijygkgHKduy2DA

Annual Conference for English

TSAP 2024 Annual Conference and Seminar – Family C.A.R.E.: From Growth, Development to Trauma Healing

發佈: 2024-03-09 14:20   Family C.A.R.E.: From Growth, Development to Trauma Healing Connection / Affirmation / Respect / Equality   The 2024 TSAP Annual Conference will center on the theme of Family C.A.R.E.: Fro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Trauma Healing, with Connection, Affirmation, Respect, and Equality as its core strategies. The conference will feature two distinguished keynote speakers: Dr. Marina Bluvshtein,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lerian Psychology (IAIP), and Professor Julia Yang, Founding Chairman of TSAP. The event will delve into the concept of wholeness and dynamism through the lens of Adlerian theory, exploring strategies for fostering healthy societie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emphasizing wellness, personal growth, and overcoming challenges.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of Seminar “Family C.A.R.E.: Fro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Trauma Healing”Over a century ago, Dr. Alfred Adler, a Viennese physician who witnessed the upheavals of World War I, i

活動消息

公益講座/與世界接軌:時代浪潮中的專橫性格與社會情懷

與世界接軌:時代浪潮中的專橫性格與社會情懷 發佈: 2024-03-02 11:11 一、講座主題:與世界接軌:時代浪潮中的專橫性格與社會情懷 二、講座日期:2024/3/10 (日) 09:00-12:00 三、講座方式:實體-大安國中實踐樓三樓會議室 或 線上-視訊 同步進行 四、講師:Dr. Marina Bluvshtein (世界阿德勒心理學會 理事長) ★線上已額滿請勿報名將依報名順序優先錄取前100位線上報名者★此公益講座「免收報名費用」,敬請把握★實體人數限額100人。 報名連結:https://tsap.neticrm.tw/civicrm/event/register?reset=1&id=78 Prev上一篇阿德勒心理學讀書研討暨讀書會帶領人認證(台北場)

勇氣花園季刊

勇氣花園季刊第4期–與阿德勒相遇【2023親師諮詢師暨親子生活教練認證課程 學員回饋】

與阿德勒相遇 2023親師諮詢師暨親子生活教練認證課程  學員回饋   學員 Tammy Dai 課程中各位老師們全然的聆聽與接納每個不一樣的人,並且帶領大家實踐相互鼓勵。  (帶領實習團體時)我看到學員從不太發言說話,到後來願意在群體揭露自己在生活中做不好的地方, 並且其他學員也相互分享自己成長的過程及鼓勵彼此,是我實習中最印象深刻,且受感動的時刻。   學員 看懂孩子的心         (透過課程學習與實習督導)克服帶團前的恐懼,擔心團員的問題我可能無法解決的心情, 最大的收穫是感覺被支持,從一次又一次的帶團中建立信心。   學員 李俞慧 (在課程與實習歷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感受力與動能,意外發現自己有療癒他人的能力。 謝謝分組督導的笑容與溫度帶給組員們前進的動力,也讓我們心安。   學員 社工 更多的自我覺察,更貼近走在阿德勒信念路上,慢慢覺得有能力,能連結,有價值與勇氣。 在活動後,透過督導及成員提出不同的看法,讓自己有不同的看見及修正調整的可能   學員 如何懂孩子的心 克服了團體前的恐懼, 知道自己才剛接觸,知識不足而使自己害怕, 得到督導的鼓勵, 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課程中前進。   學員 蕭伃伶 不只幫忙自己成長也讓其他人也一起成長!! 一起變成那股風,讓大家一起飛翔。   學員 Mike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在帶領團體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真心喜歡的領域, 而且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學員 鄧宜銨 更深的覺察自己,加入自我療癒的深度。越來越有自信與勇氣走向人群, 服務曾經跟我們一樣有著經歷相同問題、正經歷迷惘的人們。       ◆本文感謝各位學員同意刊登分享◆ Prev上一篇勇氣花園季刊第4期–阿德勒心理學辭典【創造力】

勇氣花園季刊

勇氣花園季刊第4期–阿德勒心理學辭典【創造力】

阿德勒心理學辭典 【創造力】  編輯整理:鮑順聰   「創造力」是個體賦予環境與經驗主觀之解釋與個人之意義的主觀能動力。 首先,個體的創造力體現在他們對環境的主觀解釋,以及對經驗賦予個人之意義,進而影響其行為表現與生命風格。其次,個體的創造力體現在他們能夠主動塑造自己的目標和自主決定其生活方向,並通過對環境的獨特反應來克服困難與障礙。最後,個體的創造力能為個人之動機賦予方向與力量。 簡言之,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創造力是指個體的主觀力量和能動性,以及他們對環境的主觀解釋和個人意義的賦予,並展現為個體的自主性和主觀性,在性格發展與行為塑造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創造力不僅是一種個人能力,更是一種心理健康的表現。透過創造力,個體可以將認知、情緒或行為聚焦於社會積極的方向,導向有用的成就;也可以邁向心目中的理想目標,得到創意的補償,並且發揮潛能、朝向整體性發展。創造力也可以幫助個體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獨特性,並且在實踐中展現出自我一致的生命風格和目標。 家長和教師在兒童早期培育創造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培育兒童創造力並避免消磨其創造力的方法:   提供豐富的體驗和探索機會:家長和教師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體驗,包括藝術、音樂、自然和遊戲等,讓兒童有機會發現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想像力。 鼓勵問題解決和批判性思考:家長和教師可以鼓勵兒童提出問題,並且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有助於培養其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考,並且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提供支持和鼓勵:家長和教師應該給予兒童支持和鼓勵,讓他們有信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這有助於建立兒童的自信心,並且激勵他們不斷地探索和嘗試。 避免過度干預和控制:家長和教師應該避免過度干預和控制兒童的活動和想法。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自主地探索和表達自己的創意。 提供正面積極的範例與環境:家長和教師可以提供正面有益的社會範例,創造積極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兒童受到啟發和激勵。    參考文獻: Slavik, S., & Carlson, J. (Eds.). (2006).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Taylor & Francis. Stein, H. T. (2013). Classical Adlerian Depth Psychot

勇氣花園季刊

勇氣花園季刊第4期–阿德勒生平小故事【從家庭星座認識阿德勒】

阿德勒生平小故事 從家庭星座認識阿德勒   編譯:黃宜靜   阿德勒(Alfred Adler)於1870年出生在維也納的富裕穀物商人家庭中。他小時候身材矮小,患有佝僂症,此病症狀及治療過程限制了阿德勒童年的行動,五歲時罹患嚴重肺炎,連醫生都不確定是否能康復;求學時,阿德勒曾對學校失去興趣,數學不及格,甚至老師建議要輟學,而阿德勒則決定讓老師看看他的能力,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班上數學第一名,之後再也沒有遇到任何學習上的困難。在青春期階段,阿德勒是一名好學生,對音樂、歌唱充滿熱情,也是一名出色的演員,高中畢業後,他就讀維也納的醫學院,成為眼科專科醫師,而後轉往精神醫學領域。 阿德勒在七個手足中排行老二,他受到父親的疼愛,但母親特別寵愛哥哥,與阿德勒的親子關係並不佳。哥哥Sigmund大阿德勒一歲半,相當聰明且有才華,兒時的阿德勒一直追趕著哥哥,長大後哥哥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阿德勒很喜歡小他一歲的妹妹,接下來排序第四的是小三歲的弟弟,有一天阿德勒睡醒時,發現睡在旁邊的一歲弟弟已經過世,這對阿德勒而言是童年的重大事件;排行第五的是小四歲多的妹妹、老六是比阿德勒小七歲的弟弟,他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並從事新聞業,但與阿德勒的關係不好,老么年紀與阿德勒相差十四歲,他出生時正處於家庭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所以教育被犧牲,後來在哥哥的幫助下生活。 阿德勒在求學期間也參與社會主義團體,並遇見了出生於莫斯科的妻子Raissa,他們在1897年結婚。Raissa是一名熱心的社會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與阿德勒的性格差異很大,阿德勒曾經提過性別平等說比做容易得多,可見在婚姻關係中,兩人也歷經了磨合過程。 阿德勒與Raissa育有四名子女。第一個孩子Valentine出生於1898年、第二個女兒Alexandra於1901年出生、第三個孩子是出生於1905年的兒子Kurt,1909年出生的老么是女兒Cornelia。大女兒Valentine與其母親性格相似,參與許多社會運動,後來在俄羅斯被捕入獄(另一說法是失蹤),Alexandra和Kurt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國際個體心理學協會的主席,老么則是一名音樂家。 從阿德勒自己的家庭星座與童年經驗,對照他所提出的理論,你有任何新的想法或看見嗎? 阿德勒曾說過,重點不在於擁有什麼能力,而是如何使用這些能力。我們可以從阿德勒提出的個體心理學中,看見他的生命經驗

所有課程

TSAP阿德勒心理學取向伴侶諮詢師/C成長讀書會帶領人認證課程

TSAP阿德勒心理學取向伴侶諮詢師/C成長讀書會帶領人認證課程 發佈: 2023-12-21 22:15   TSAP阿德勒心理學取向伴侶諮詢師/C成長讀書會帶領人認證課程 Adlerian Couple’s Consultation/C Group Leadership Certificate Program 一、課程理念與目標 當彼此間相互平等時,他們總會找到共同解決困難的方法。                                                      ~阿德勒 每個世代的時空背景如何造就個人對親密關係的觀點?愛情與婚姻有什麼不同?愛情與婚姻會因生命週期而有本質上的變化嗎? 人們談及「愛」總有無盡的憧憬,也渴望在愛中感受到幸福,如同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的:「儘管愛的面貌千變萬化,但終歸都是一種歸屬感。」因此,能夠在一段關係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是人之常情、心之本然。 「伴侶關係」是一趟個人基於「我」的意願,而選擇走向「我們」的旅程,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的人生任務,然而如何成熟、真誠、平等合作地在關係中互動,卻沒有準則可以依循,對於如何愛人與被愛,都從我們成長經歷中,有著不同的詮釋,對伴侶關係的期待,也受到傳統、社會、文化、教育和性別等影響,而形塑出我們在「愛」裡的生命風格。 本認證課程將培養具阿德勒心理取向之伴侶成長讀書會帶領人/諮詢師,協助在伴侶關係中的人們提升覺察,運用阿德勒心理學的態度、諮詢技巧與技術,帶領伴侶從各自原生家庭氣氛中,澄清自我價值和溝通效能,認識自己在面對親密任務上的態度、情緒和問題解決的風格。 本認證課程特色: (一)    由世界阿德勒心理學會主席Dr. Marina Bluvshtein,以及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楊瑞珠教授,兩位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 (diplomat,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共同課程設計與授課,內容新穎,兼具中西方多元觀點,是理論與實務兼備的課程。 (二)    本課程專為學員精心編選、製作,目前國內沒有的課程講義及工作單張。 (三)    本課程輔以體驗式的課程活動,學員能增長自己和催化他人親密關係的察覺和技能。 (四)    學員將在自訂的場地、時間進行實習,實務體會如何轉化知識為協助伴侶成長所需之諮詢能力。

活動消息

2024年會系列工作坊 在家與非家之間

發佈: 2025-04-24 21:22 在家與非家之間 談安置兒少對家的探索與再現 對於在安置機構長大的孩子,家,是什麼?似乎是個難解的謎題,是一場長久感受與尋覓交織的旅程。那不只是一個地點,更是情感的寄託,是身心可以棲息的避風港。 對於這些孩子而言,安置機構是否能稱之為家?這樣的好奇在寂靜的夜深人靜之時,更是在心中默默地、無聲地迴旋著這個問題,期待著答案的降臨。 身為安置機構的哺育者和照料者,就像是航海中的舵手,努力引導著孩子們在人生的大海中穩健前行,用心去聆聽了解他們的不易,去感受、去擁抱那些未曾言說的言辭,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如何遞出愛與關懷的雙手,塑造一個溫暖而穩定的環境,期望這份暫時的庇護,能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片刻的慰藉以及長久穩定的力量,重要的是在這探索的旅程中,每一個靈魂都能獲得理解與接納,都能在彼此間交流和共存,找到屬於自己的「家」的定義。 透過徐瑜主任精心安排的課程,我們將深入探究兒少安置機構與一般家庭的迥異之處及其所面臨的挑戰。主任的豐富知識與細膩觀察,為我們繪製了關於安置機構兒少生活的實境藍圖,以及一系列為獨立人生奮鬥準備的策略,使我們得以更精確地洞察安置機構中孩童的日常,從而引導我們攜手助力他們邁向豐盈未來。 1、   主辦單位: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2、   報名資格:凡對於阿德勒心理有興趣之心理諮商、輔導、教育人員、企業人士等助人工作者和對心理健康有興趣之一般民眾均歡迎報名參加。 3、   上課時間:2024/3/24(日)10:00-12:00  4、   上課方式與地點:線上視訊授課 5、   講師簡介: 徐瑜  理事長 現職 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南投縣私立陳綢兒少家園-主任 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理事長 主要經歷 陳綢兒少中心社工員、社工督導、主任 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第七屆、第八屆監事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權益聯盟第三屆理事 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第一屆常務理事、第二屆理事長(2023~2025)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青少年培力商店(靠山咖哩)主任 南投縣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籌備小組、發起人 專長   兒少安置照顧實務、兒童人權公約 認證 社會工作師證書  內授中社字第1000719716號 社會工作師執業執照  府社工字第1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