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 admin

活動消息

2024年會系列工作坊 世代交替間的自我照護與療癒

發佈: 2025-04-24 21:03 世代交替間的自我照護與療癒 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們面對了許多了解與不被了解的挑戰,講者將帶領我們共同開啟世代間情感脈絡的療癒之旅,這不僅僅是一場學習,更是在理解和被理解間的情感中深入探索,那些可能令我們受傷或誤傷他人的歷程。 理解創傷的重點不在於深究創傷本身,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創傷對我們的影響。這是一場超越痛點的探索,融合阿德勒心理學的智慧,重新定義自我和世代間的連結。我們將從世代交替的脈絡中,一同尋找社會情懷的核心。透過關係連結,發現身心的療癒之道,讓我們在這場心靈的尋找中,重新建構彼此的連結並擁有歸屬。 特別適合對世代交替感到衝突與感到挫折的您,這場工作坊將是一次尋找適應智慧的契機,培養內在的彈性,重新建立對未來的期許。踏上這場穿越時光的療癒之旅,讓我們一同啟發心靈的智慧,共同迎向更具意義的未來。抓住這個機會,一同前進! 1、   主辦單位: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2、   報名資格:凡對於阿德勒心理有興趣之心理諮商、輔導、教育人員、企業人士等助人工作者和對心理健康有興趣之一般民眾均歡迎報名參加。 3、   上課時間:2024/2/22(四)18:00-21:00 4、   上課方式與地點:線上視訊授課 5、   講師簡介: Mark T. Blagen, Ph.D. 現職 Retired – Counselor Educator Governors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epartment of Addictions Studies and Behavioral Health 學經歷 Ph.D.-2002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Urban Services-Counseling Concentration M.S. -1990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community Counseling Emphasis B.S. 1988 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 Major: Sociology Certified Addic

活動消息

2023品味阿德勒系列講座5 向阿德勒學做好爸爸~

發佈: 2025-04-24 21:00 (全台)2023品味阿德勒系列講座5 向阿德勒學做好爸爸~ 講題:向阿德勒學做好爸爸~身兼心理師與家庭主夫的實踐歷程 2️.內容:在本講座中,黃柏嘉心理師將會分享,他如何將阿德勒心理學落實在每天的家庭主夫生活當中?他將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包括何以他會希望成為一個家庭主夫?他如何走過離開職場走入家庭初期的焦慮不安,以及如何與伴侶建立合作平等的育兒伙伴關係? a.早年回憶—從有點瘋狂的母親談起,何以我從小學開始就想成為一個家庭主夫?b.帶著勇氣前行–捨棄穩定且高薪的工作,返家育兒的焦慮與不安如何緩解?<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c.合作平等的伴侶關係—當育兒錯誤發生時,你選擇成為伴侶的幫手?還是對手?運用阿德勒心理學,把每一次錯誤當成學習成長的機會! 3️.主講人頭銜:黃柏嘉諮商心理師4️.主講人自我介紹:諮商心理師,專長是阿德勒取向諮商,以及正向管教親職教養諮詢。協助家庭暴力加害人族群18年、幫助案主瞭解如何面對家人間的衝突;以及如何不用打罵的方式,也能有效的教養家中孩子。從小的志願就是當個全職家庭主夫,老大出生後便決定實踐夢想,開始長達十年的奶爸生活!享受專注陪伴兩個孩子長大的每一天。從2018年開始,在孩子的鼓勵下,開始在臉書上分享全職家庭主夫的育兒生活,希望透過幽默、溫暖又貼近實際生活的親子對話互動,幫助讀者瞭解如何透過對話與故事引導孩子思考;藉由鼓勵激發孩子勇氣;並且帶著信任放手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可能性。 5️.日期/時間:12/16(六)下午14:00~15:30 6️.講座形式:線上視訊(不接受錄影回放!) 報名連結:https://tsap.neticrm.tw/civicrm/event/register?reset=1&id=64 Prev上一篇2025年會工作坊/從理解人性到案例解析—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觀點

活動消息

2024年會壁報論文徵稿啟事

發佈: 2025-04-24 20:55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2024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壁報論文徵稿啟事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謹訂於2024年3月2日(六)舉辦「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2024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本屆以「家庭關照—從成長、發展到創傷療癒」為主題,歡迎各界阿德勒心理學同好及相關系所碩、博士生踴躍投稿壁報論文。 壹、主辦單位: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貳、協辦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臺中市家庭教育中心 叁、活動日期: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09:00-17:30  肆、活動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方形劇場(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伍、徵稿對象:心理與教育領域相關系所專家學者及研究生、實務工作者 陸、徵稿主題: 一、連結(Connection)/創建真摯的人際關係:探討如何建立和培養具有真摯連結的人際關係,強調感受連結的重要性;可以涵蓋個人、家庭、社區、職場等場域中如何建立深刻的連結之探討。 二、肯定(Affirmation)/增強自我肯定和肯定他人的力量:關注如何增強自我肯定和肯定他人,以促進美好的關係;可以包括個人成長、自尊心、自我價值感、以及如何將這些因素融入到關係中。 三、尊重(Respect)/個人尊重和多元文化理解:強調個人尊重和多元文化理解的重要性,以促進平等的關係;可以探討尊重、多元文化、性別平等、以及如何建立尊重他人的價值觀。 四、平等(Equality)/實現平等的關係和社會參與:聚焦於如何在人際關係和社會參與中實現平等;可以探討性別平等、平等的社會參與,以及如何消除不平等的障礙。 五、其他與本次年會主題相關之重大或具相當創新性之研究性或實務性論文發表。 柒、本次年會壁報論文投稿採線上投稿,形式說明如下: 一、  請依據徵文主題之範圍,自訂論文題目。投稿壁報論文之摘要以中文1000字或英文500字為限(請擇一撰寫)。 二、  內容應包括論文標題、作者及服務單位/就讀校系、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及討論,並加註3至5個關鍵字,論文以APA最新版格式撰寫。 三、  投稿相關表件請以Microsoft Word 97-2003以後版本繳寄,版面之邊界不必更改(上、下各2.54cm;左、右各3.17cm)。 四、  檔名請註明:標題、第一作者之姓名;若一人投稿多篇,請在姓名後加上數字以方便區隔,例如「個體心理學原則運用於高中性別

歷屆年會

2024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家庭關照:從成長、發展到創傷療癒」

發佈: 2023-11-10 10:37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家庭關照:從成長、發展到創傷療癒 (Family C.A.R.E.: From Growth, Development to Trauma Healing) Connection/連結 Affirmation/肯定 Respect/尊重 Equality/平等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Taiw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 TSAP)2024年會以「家庭關照:從成長、發展到創傷療癒 (Family C.A.R.E.: From Growth, Development to Trauma Healing)」為主題,並以Connection(連結)、Affirmation (肯定)、Respect (尊重) Equality (平等)為行動策略,邀請到重磅學者──世界阿德勒心理學會主席Dr. Marina Bluvshtein及TSAP創會理事長楊瑞珠教授專程來臺擔任本次年會主講,以阿德勒理論涵蓋之整體與動力觀探討健康社會、家庭、個體之共好、成長與困難超越。 壹、TSAP緣起 阿德勒心理學(亦稱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一百多年來透過家庭、學校、工作、社區促進個體全人健康及社會福祉之理論與實務架構持有跨文化及超時空的普世價值。一向有「西方孔子」美名的維也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率先主張個體是認知、情緒、行為不能分割,身心合一的整體觀,倡導關懷兒童、女性、弱勢社會平等之民主精神並展現賦權的具體方法。很特別地,他認為心理學應該是人人都能獲得的生活普通常識。充滿人本精神的阿德勒心理學深入淺出地影響當今各學派之心理治療、諮商、輔導、教育與諮詢,值得在臺灣加以發揚光大,以嘉惠更多喜愛阿德勒心理學的人們,為臺灣這塊寶島上的居民們能擁有一個健康的社會生活共同努力。 TSAP創會願景在於為臺灣和華人社會提升阿德勒心理學之發展與應用,任務在創建一個融合資訊、文化、及同步於國際趨勢的交流平臺,擴增實務訓練與學術研究之機會。在2016年2月成立為衛福部及內政部認可的全國性社會團體之前,便先於2008年註冊為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NASAP,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

所有課程

2023-2024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與實務之四C讀書會系列課程(假日班)

發佈: 2025-04-22 13:19 TSAP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與實務之四C讀書會系列課程 2023 – 2024年假日班 因應課程報名人數,上課時間決議延至明年,待上課時間確認後再開放報名,謝謝您的支持! 一、 課程宗旨:    當代阿德勒心理學者Betty Lou Bettner 從1989年開始根據阿德勒所認為人類有歸屬感需求、成長需求、意義感需求和需要鼓勵的心理需求,進而提出家長和教師可運用在孩子成長的四個關鍵C(簡稱四C),如今已多方應用在親職教養、兒童的遊戲治療、青少年的輔導、創傷治療、家長及教師諮詢、教師專業社群、組織成員的態度檢核和公共衛生等,應用範疇不只是個人,更可以是個人所屬的社群,四C不但可用來評估個人及社群團體的關係效能,也可作為促進改變的目標和策略。 由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Betty Lou Bettner 博士 撰寫套書,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楊瑞珠教授總審閱及多位專業背景之講師共同翻譯的四C系列讀本中文版已上市,本系列課程乃由七位專業譯者以接力的方式所推出的讀書會,融合了4C的學理與譯者的生活實踐經驗,適合家長、教師、相關專業人員及有興趣夥伴共同學習討論。   二、 報名資格: 對本課程有興趣者,皆可報名參加 。 三、 上課日期:  本系列課程含四C系列書本的讀書會和實作應用討論會,凡報名參加第一到第五場次四C讀書會的學員,可獲得免費參與第六場次的實作應用討論課程(四C鼓勵牌卡DIY ,只送不賣,敬請把握機會報名一到五場所有課程)。 次序 日期/時間 讀書會帶領人 閱讀書目/探討主題 一 開課時間調整至 2024/03/23(六) 9:00-12:00 黃英俞 老師 創造性力量-性格養成的泉源 二 2023/12/09(六) 9:00-16:00 2023/12/10(日) 9:00-12:00 張倪綸 諮商心理師 心理健康-歸屬與勇氣之旅 三 2023/12/23(六) 9:00-12:00 曾貝露 教授 社會情懷-全人關懷的動能 四 2024/01/13(六) 9:00-16:00 2024/01/14(日) 9:00-12:00 趙元芝 理事長 黃慧森 心理師 家庭會議-自信自立的開端 五 2024/04/06(六) 9:00-12:00 楊瑞珠 教授 四C四書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 2024/05/04(六

所有課程

2024生命設計諮詢師認證課程

發佈: 2025-04-22 11:51 阿德勒心理取向「生命設計諮詢師」認證課程簡章 ㄧ、課程名稱       阿德勒取向「生命設計諮詢師」認證課程 二、課程依據與信念              由維也納精神科醫師Alfred Adler建立的個體心理學(亦稱阿德勒心理學),存在 已超過一個世紀,然而在當代眾多心理學派中,阿德勒心理學仍是瞭解人類性格形成,家庭/親密/工作生活,社會關係,及權人身心健康最佳理論依據。在實務層面上,阿德勒心理提供家長,學校教師,諮商輔導及學務人員,社工,醫療及矯正機構助人工作者和企業領導人具體可行的諮詢策略,催化受助者有勇氣面對克服生活中各種認知、情緒和身心適應的挑戰。阿德勒心理導向助人工作策略在於藉由催化個體擁有安全感並能與他人連結,感到有能力,感到有價值和意義,並在失敗或挫折中感到有勇氣,終極目標在於建立或修復個體或群體的社會情懷。 生涯即故事。二十一世紀全球面對空前的人、社會和環境的危機和威脅,我們正處挑戰性極高的彈性生涯世代,傳統生涯發展與規劃思維不再足夠,讓我們必須重新想像助人工作者自己的生涯抉擇調適和助人工作者在協助求助者工作任務的角色和功能。「生命設計」諮詢策略新典範起始於阿德勒心理學者Mark Savickas,亦稱為生涯建構論,建基於生涯發展諮商一百二十年的理論,實務與研究之上,主張以全方位考量人終身和多元生態環境互動的生命故事為主軸,由諮詢者和受諮者共同探索其生命風格主題和優勢,強調個體的調適力,對生命角色轉移的辨識力,改變的行動力,和活化個人生命價值觀的意念,重新導向生命故事的再創作,旨在為諮詢者自己和受諮者共創永續生命的行動地圖。 註:本課程依據非取自坊間譯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三、課程結構與特色              本課程內容依序分為四個階段,採取實體及視訊混合教學及小團體體驗模式。 第一階:阿德勒心理導向助人工作基礎理論與技術 第二階:生涯風格與生命設計晤談技術與解析 第三階:催化內在領導力以及改變的勇氣與策略 第四階:小團體諮詢實習、同儕督導與成果發表 (註:第一階課程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課程之共同基礎培訓課程,已受訓練者歡迎免費回訓或從第二階銜接課程。) 本課程希望培訓新一代文化、創傷知情諮詢師,能透過培養內在領導力進而了解促進自己和他人生命及家庭週期的身心健康,關懷自己和他人工作、親密、

勇氣花園季刊

勇氣花園季刊第3期–與阿德勒相遇【當生命任務行到水窮處,遇見阿德勒坐看雲起時】

與阿德勒相遇 當生命任務行到水窮處,遇見阿德勒坐看雲起時 文 陳雅玲   一、 生命任務的迷惘與框架 我是誰?我是應該承擔一切的溫暖女兒,我是應該懂事聽話的孫女,我是應該功課很好的學生,我是應該活潑開朗搞笑的同學,我是應該隨和正向樂觀的朋友,我是應該積極溫和圓融的同事,我是應該貼心孝順的媳婦,我是應該溫柔體貼、不能抱怨的老婆,我是應該教出完美小孩的媽媽,我是應該…。這些「應該」成了我生命風格的框架,緊緊的框住我,我在框架裡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小心翼翼的呵護每一個角色。在應該的框架裡用力地呼吸,也在框架裡受傷、迷路,隱藏所有的不完美、脆弱與害怕。 阿德勒說:「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 今後的人生。」我不斷的尋求課程學習,聽講座與閱讀,不許自己懈怠,對待 自己從不客氣,鞭策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這過程嚐到成長的滋味,也硬吞下 挫敗的苦酒,這麼地努力,學了很多,找到離開框架的鑰匙,不再被框架框住 ,但為何遇到事情還是感到受傷?那年在工作上真心換絕情,對朋友與家人的 百般討好,喚不來想要的愛,婚姻已觸礁卻奮力假裝一切都好,所有關係似已 走到盡頭,那無力挽回的感覺直叫人徬徨、無依,明明已經很努力,仍然感到 孤單無助,如此沉重的負荷,不禁想問:「如果現在是黑夜,那黎明何時才會 來?」長久以來,我不斷地給予、付出,想盡辦法讓每一個人開心滿意,自己 快樂與否早已不是那麼重要,這著實扭曲愛的真意,也忽略自己。 當每個人稱讚我是溫暖熱情的、正向積極愛學習的,任何疑難雜症都來詢 問我,我總是竭盡所能的付出、陪伴,也享受著被需要的光環,就這麼順理成 章地成為大家口中很棒的人,但當一個人靜下心時,內心卻是那麼的虛無不踏 實,任憑「我其實沒那麼優秀」的聲音淹沒思緒,感覺自己快被掏空。「這真的 是你想要的嗎?」腦海中浮現這句話,我要的到底是什麼?我該如何讓自己更 好,才能給予更多?百轉千迴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要的,是真的嗎?」這樣 的質疑讓思緒像洋蔥般一層一層的剝開,必須承認是自我欺騙,看似已茁壯, 外表自信與陽光,內心卻是荒蕪的盲也茫啊!面對人生所有困境與打擊的我, 從不輕易妥協、認輸,卻在所有關係上感到不安、害怕,將生命任務一步步走 入無盡的胡同。而當我走進內心這一片荒蕪,這才明白內心的空乏比痛還要可 怕!  二、 遇見阿德勒 阿德勒說:「人只有

勇氣花園季刊

勇氣花園季刊第3期–阿德勒心理學辭典【勇氣】

阿德勒心理學辭典 【勇氣】 編輯整理:張倪綸   勇氣的英文是courage,在法文和拉丁語系中,其字首的意思是「心」:個體需要勇氣才得以生存,一如身體需要心臟才能存活一般。 勇氣並非個體所擁有或缺乏的一種能力,必須在行動中才能展現和被理解。勇氣意味著,即使面對困難、知道自己可能失敗,卻仍然願意或保有繼續向前行動的意願與信心。勇氣是「個體願意在生命任務上,以具有社會價值的方式來貢獻或合作」,也可視為是促進個體邁向社會情懷發展的動能。 擁有勇氣,使個體能夠擁有希望感,給予個體勇氣的方法是鼓勵,「缺乏鼓勵可看作為導致不當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楊瑞珠和米勒林、布雷根(2010)。勇氣心理學。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曾端真(2021)。解密自卑情結。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張倪綸(譯)(2023)。心理健康—歸屬與勇氣之旅(原作者:Betty Lou Bettner)。台中市,白象文化。(原著出版年:2014) Prev上一篇勇氣花園季刊第3期–阿德勒生平小故事【「平等」活在生命的每一刻】

勇氣花園季刊

勇氣花園季刊第3期–阿德勒生平小故事【「平等」活在生命的每一刻】

阿德勒生平小故事 「平等」活在生命的每一刻 編譯:黃于真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維也納咖啡館是藝術家、思想家、知識份子熱門的聚會場所,喜歡以平易近人方式,將心理學分享給大眾的阿德勒也不例外。 阿德勒曾說:「我的心理學,是所有人的心理學。」他總喜歡在能夠接觸一般大眾的地方活動,比起當一名曲高和寡、自視甚高的知識份子,或者埋頭苦幹的學究人生,更致力於關心社會人群,將學術用語轉化為日常用語。這樣的性格更體現在他所做的生涯選擇上,像是他在維也納一個中下階級的街區行醫,操著一口維也納方言,享受當地的生活方式,為了盡可能接觸群眾,尋找教師、成人教育團體發表演講,樂於被聽眾的發問包圍,甚至演講結束後,會在家或找間餐廳與有興趣的學生、朋友繼續討論。另外,阿德勒的休閒也與「人」脫不了關係,他晚年移居紐約的生活,就熱衷於在閒暇時欣賞電影,只為了觀察銀幕上的演員,甚至閱讀內容聳動的晚報,好滿足自身對「人」濃厚的好奇及興趣。 同時他的生命,更充滿著社會情懷與社會平等的行動。大學時期,看見奧地利裁縫師景況不佳,就想了一本有關裁縫師的健康小冊子;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身為軍醫的經驗,使得戰後時期的他,推展兒童教育不遺餘力,1919年於維也納創立第一間兒童心理健康中心,除了與社區的老師、醫師一同為兒童及家人提供諮商輔導,亦致力於訓練專業的助人工作者,教育他們處理與家庭有關的議題。 為了盡己所能直接服務人群,阿德勒過著馬不停蹄的趕場人生,一場又一場的訓練、演講、助人工作,讓他1937年再前往蘇格蘭亞伯丁演講的途中,因突發心臟病逝世……「唯有謙虛的人才能了解人性」阿德勒以他的言行,實踐作為一個人,不論你是誰,都值得受到相同的重視,都可以有能力使用心理學改善自己的生活。 Prev上一篇勇氣花園季刊第3期–張老師月刊文稿(七月號) 下一篇勇氣花園季刊第3期–阿德勒心理學辭典【勇氣】Next

返回頂端